中国医师节丨致敬全国名中医孙郁芝:白衣红心
山西省中医院就有这么一位老中医。虽然已经退役多年,但他依然活跃在一线。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多年的临床经验,为患者解除病痛。恢复健康。她就是著名的中医——孙玉芝。
< p>孙玉智,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,著名老中医,省优秀专家。 2017年被授予全国首位名医称号。孙玉志教授从事临床、科研、教学60余年。临床经验丰富,中西医基础知识深厚,科研作风严谨。在此期间,他撰写了30多篇论文和文章。在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。他对肾病的中医研究史和中西医结合作出了重大贡献。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。说起中医治疗肾病,山西省中医院肾内科创始人孙玉志教授无疑是绝对的权威。为中医治疗肾病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60多年医疗经验
只为病人着想
“如果你做的不好,你会成为一名好医生的。”在孙玉芝做医的过程中,病人一直是老人心中最重要的人。医院家庭医院5号楼到医院门诊部的这条路,91岁的孙玉智教授已经走了几十年。现在,由于她的高龄和腿部问题,距离不到100米。但他不得不在学生的支持下步行整整一刻钟。但即便如此,孙主任还是坚持每周用两天半时间走出诊所。
< p>为了不让患者等待,不耽误诊断时间,孙玉智教授在门诊60多年里,从未喝过一口水。我经常坐4、5个小时,起床困难。每次门诊结束时,即使为时已晚,她也要在学生们的支持下把诊所打扫干净才离开诊所。
< p>孙主任视患者为亲友。老病人信任度很深,新病人会慕名而来,所以她总有见不得人的病人。医院为了照顾孙主任的身体,限制了她的门诊挂号。每次访问仅限于 10 个号码。但是,对于那些从外地来,没有住处的病人,孙主任总会加个号。 .
坚持学习不断探索治愈疾病的方法 p >
孙玉智教授说:“人要不断学习,要从生到老都要学习。学习就是这样。这就是医学的作用。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。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。以后如果病人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,一定要翻书,翻杂志,回去再翻书。
< p>1954年,大连医学院毕业两年后,孙玉志教授在武汉西医研究班系统学习了三年中医。从此,他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在60多年的从医经验中,孙教授一直在探索治病之道,不断提高医术。看书看报也是每天必做的功课。勤奋严谨的学术态度贯穿了她的整个学术生涯。 1963年,学过中西医、擅长临床的孙教授直接任山西省中医学院内科肾内科主任。 1973年,为提高治疗和科研水平,赴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习。她用活血化瘀、清热解毒药物治疗肾小球肾炎,取得了很好的疗效。
< p>1960年代,在孙玉志主任的带领下,我院在省内率先设立肾病实验室,逐步形成了中医药、中西医结合同步发展的突出优势。西方多学科技术、创新科学研究和临床研究 一个与医学工作紧密结合的多方法、多层次的技术平台,开展了肾脏疾病研究。
锐意创新丰富的科研成果
为了使中医理论结出硕果,孙教授非常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。 1970年代,首创以“活血化瘀、清热解毒”的中药“益肾汤”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。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,并获得全国医学与健康科学大会成果奖。主方《益肾汤》编入《中华医学百科全书(肾病)》和《实用内科》(第七版)。
1980年代,孙教授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进行了探索性研究。他根据多年治疗该病的临床资料,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方剂,被收录于《中华名医专技整合》一书中,开创了治疗该病的新体系。紫癜性肾炎用中药。
< div>